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我国疾病谱发生了重大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主要的疾病负担,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出现,结核、肝炎和艾滋病等顽固性传染病复燃。我院面向国家需求和科学前沿,围绕当前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开展科学研究,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被社会认可和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国家和世界卫生政策的科学决策做出了重要贡献,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的学科建设体系。
1.人才培养,桃李天下: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和精英,如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胡丙长和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郑同章终身教授等,他们在国内外各部门(包括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发挥着重要作用。
2.科学研究,追求卓越:建有40余年、历史世界上最大的粉尘队列,受到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和世界劳工组织的高度认可,成为欧美和我国修订粉尘接触限值的必需参考队列,为12项国家卫生标准的制定和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确认二氧化硅是人类致癌物提供了最有力的人群证据;在湖北省十堰市建立了基线完整的东风-同济队列,为探索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因素和预警模型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地。“水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的预警研究”成果为湖北省“湖改江工程”(武汉部分市民饮水水源由东湖水改为长江水)提供了科学依据。“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兴建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研究”为建设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及移民卫生保健服务提供了科学依据;“燃气毒性方面的研究”为航天及军事工业人员的健康及其防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3.社会服务,促进健康:我院农药毒理评价中心每年独立完成国产新农药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百余项;环境影响评价中心每年承担湖北省内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30余项;保健食品功能学检测中心每年进行食品营养分析20个,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此外,我院重视健康科普工作,如我院吴志刚教授在央视一套作了关于“水污染、PM2.5暴露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系统讲座。
4.社会兼职,服务人民:我院教师积极参政议政、活跃在各类国际学术活动中。例如,周宜开教授现任湖北省政协副主席、湖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邬堂春教授多次担任国际细胞应激学术会议主席并做主题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