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坚持“追求卓越,促进健康”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思路,建成了既与国际接轨又具中国特色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体系。在教育部2009年的学科水平评估中,学院“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在全国综合排名第二。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养基地和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我院优势学科劳动卫生和环境卫生学科围绕环境-基因交互作用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形成了既有优势又有发展前景的研究方向,在环境毒理学、环境与职业流行病学和环境医学监测新技术等领域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科结合我国妇儿预防保健特点,在生殖健康研究、儿童少年生长发育与心理卫生、妇幼营养与健康等方向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科在食品污染物对人群健康危害的机制、风险评价和预警及防治对策的研究方向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为制定国家食品安全管理法规和食品污染控制的决策提供了科学技术支撑。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巩固传统学科发展方向,开拓新兴研究方向,注重学科的交叉融合,其中我国传染病预警监测系统和健康社会因素的研究获得欧盟第七框架项目100多万欧元的资助。
学科门类(3个) |
医学 |
管理学 |
理学 |
硕士学位授权点 (9个) |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
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 |
卫生毒理学 |
卫生检验与检疫 |
|
食品药品安全与管理学 |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 |
应用心理学 |
|
博士学位授权点 (8个) |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
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 |
卫生毒理学 |
卫生检验与检疫 |
|
食品安全与管理学 |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 |
学科建设历程
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批准,我院环境卫生学科(环境医学)被批准为首批博士学位授予点,环境卫生学(环境医学)、劳动卫生与职业医学、儿童少年卫生学、卫生统计学、营养卫生学被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学科点;
1984年,流行病学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
1986年,劳动卫生与职业医学、流行病学批准为第二批博士学位授予学科
1986年,我院又先后被批准为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博士学位试点单位;
1989年,环境卫生学(环境医学)学科点被国家教委[(89)教高字021号文]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1991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环境卫生学科点(环境医学)具有“研究生同等 学力在职人员博士学位”授予权;
1995年,经国家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审议批准,新增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后流动站,覆盖学科(专业)三个(环境医学、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流行病学);
1997年,环境卫生学学科点(国家级)和劳动卫生与职业医学(校级)顺利通过卫生部、湖北省人民政府联合组织的“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预审
199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审核,批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为博士学位授予点,覆盖所有二级学科;
2001年,学科调整后的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学科点通过国家教育部组织的答辩,再次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点。
2002年,被批准为首批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MPH)教育试点单位。
2003年,批准成立环境与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并于2005年通过再评估)
2007年,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以优异成绩再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2007年,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科点获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资格。
2008年,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省一级重点学科
2008年,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科被评为湖北省高校优势学科、湖北省“楚天学者”设岗学科。
2010年,我院申报的省部共建“环境卫生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了批准,并被科技部授予“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养基地”称号。
2011年,我院申报的“食品营养与安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通过专家评审。
2012年,获得全国100篇优秀博士论文
2012年,根据教育部学位中心公布的2012年全国学科评估结果,我院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整体水平得分91分,排名全国第一。